「雨水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,雨水節氣的到來,代表著冰雪開始消融,氣候開始回暖,降雨開始,自然界從陽氣蟄伏、萬物蕭條的冬季邁向陽氣生髮、萬物萌動的春季。
「雨水」節氣這個時候,容易早晚噴嚏打個不停,進而讓頭昏腦筋不清楚。中醫師提醒,氣溫變化大又濕氣重的「雨水」,可藉由調養脾胃改善過敏症狀。「雨水」前後的氣候溫差極大、動不動就下雨,常中午熱到流汗、早晚又陣陣涼意,許多人的鼻過敏就跟著發作,出現鼻塞、打噴嚏、鼻流清涕、眼鼻咽喉癢等症狀。
「過敏性鼻炎」在中醫稱為「鼻鼽」,主要症狀為鼻塞、打噴嚏、鼻流清涕、眼鼻咽喉癢等。據統計,在台灣約每 3~4 人之中就有 1 人可能患有過敏性鼻炎,以兒童、青少年居多,但實際上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。過敏性鼻炎除了鼻子不舒服之外,也常合併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,被稱為「過敏三兄弟」。臨床上,更常與鼻竇炎反覆交替發作,還會影響學習、工作及社交活動,不可輕忽!
這個時節養生有幾點注意事項供參考!
一、起居
除了夜臥早起,更要重視“春捂”。 尤其是腳踝處、腰部、脖子等部位保暖。 切忌氣溫稍稍升高就急於脫下冬裝,預防因感受風寒而導致感冒、頭痛、呼吸道感染等。
每晚睡前摩腹可健運脾胃。
另外,春天人們容易感到困倦,無精打采,迷迷糊糊。 用拇指按揉內關、神門、三陰交:
這三個穴位互相配合,每天按揉5-10分鐘,可起到安神定志、安眠的作用。
①內關取穴:位於前臂內側,腕橫紋上2寸(同身寸,1個大拇指的寬度為1寸,2寸即2個大拇指的寬度)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(即用力握拳,在前臂內側前端可見明顯凸起的兩條肌腱)。
②神門取穴:腕部掌側取穴。 手腕橫紋處,從小指延伸下來,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,按揉有酸脹感即為神門穴。
③三陰交取穴:小腿內側面,內踝尖上3寸處(4指併攏的距離即為3寸),按揉有酸脹感即為三陰交穴。
二、飲食方面
飲食方面宜“省酸增甘,以養脾”。
日常飲食中宜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,適當增加甘味食物的攝入量,以健運脾胃。 如紅棗、豆芽、豆苗、芡實、山藥、蓮子、胡蘿蔔、茼蒿、芹菜、菠菜、木耳、南瓜、柚子、甘蔗、蜂蜜等,同時可適當選用一些有辛香氣味的蔬菜、調料,一方面通過與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,另一方面通過辛香之味醒脾助運化,疏暢助升發,如韭菜、蔥、香菜、小茴香、草果、陳皮、桂皮、八角等。
三、生活有原則有助改善過敏症狀
「脾、肺」是掌管正氣產生及水分循環代謝的重要角色,寒冷飲食會影響「脾、肺」功能,造成濕氣堆積、抵抗力下降,如遇風寒濕冷環境,更加重脾肺寒濕程度,造成抵抗力下降,稍有刺激便會引動痰上逆的過敏性鼻炎。有過敏性鼻炎問題者,在飲食上要盡量避免生冷水果、冰品、寒涼性飲料;作息上,要減少熬夜且多運動以增加免疫力,如此能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症狀,改善生活品質。
四、運動
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 比較適合的運動有八段錦、易筋經、五禽戲、馬王堆導引術等,運動量因人而異,以微微出汗為度。 每天堅持鍛煉,可提高抵抗力,保持身體健康。
五、雨水的耳絡節氣保健
「雨水」時節鼻過敏頻發作?「耳絡乾坤」教你調身體 不再鼻塞頭暈難入眠!
調養脾胃能改善 ,「內外並治」治療過敏性鼻炎。中醫將過敏性鼻炎原因歸類為內、外兩層面,內因多以臟腑功能失調(肺、脾兩臟虛損)為主,與先天遺傳或個人體質有關;外因則多由季節交替、溫濕度變化等外界因素侵襲鼻竅所致。中醫在處理過敏性鼻炎時,特別著重內在臟腑功能調養,以及消除環境因素兩方面並治。此外,會視患者的體質、狀況做治療建議。
肺氣虛體質
「肺主氣,開竅於鼻」,而肺氣虛者容易受風寒侵襲,稍微吹到風就噴嚏連連、鼻水流不停。
所以,肺氣虧虛者不喜吹風,而且經常感冒,平常走路或爬樓梯時,也可能喘促無力。
耳絡節氣保健:以「神門、肺、腎、內鼻、枕」
「肺氣虛」者多以「補氣固表、祛散風寒」為主,並建議多飲用「補肺養氣茶飲」養生。
脾氣虛體質
中醫的「脾」是指整體消化系統的表現,脾胃運化受到影響者,會因為飲食不定時且營養不均衡而影響氣血生化,使得水穀精微無法上傳到肺,致使肺氣偏虛,進而影響水液代謝,使體內濕氣重。
耳絡節氣保健:以「神門、脾、耳背肺、耳背肝及耳背肝區的肩3點」
過敏發作時,不僅鼻塞、鼻脹、鼻涕清稀量多,也常有腹瀉、腹脹、頭昏等症狀,若是孩童患者還可能合併長不高、長不胖等。「補氣健脾、祛濕化痰」體質者,平時可用「健脾去濕氣」的四神湯來補養脾氣。
順應時節就是最好的養生。
Comentarios